【第012期】唐彦:往事并不如烟

作者:剑哥 阅读量:2084 更新时间:2021-06-09 14:38:43

31年前他闯海,与大海结下不解之缘。

椰风蕉雨中,他挥洒着拼搏与奋斗的汗水。

时光荏苒,他与海南一起成长、成熟。


某天后,他突然逃离浮华的城市,走进了一片绿色田野之中——那里,小桥流水,老树深潭;那里,果菜归垅,鸡鸭成群。而他,从一名作家,当上了一个纯粹的农夫……


他叫唐彦。


▲唐彦与朋友分享闯海故事


1

与海南结缘

1987年6月,21岁的唐彦从湖南一所外国语专科学校毕业。


那时候,海南还是祖国的边防前哨。海南行政区通什自治州农垦教委将唐彦作为人才交流引荐来琼。


父母在,不远游。但年轻的唐彦不安分,他不愿意像父辈们一样穷守一片黄土地。海南是个神秘的海岛,那里有大海,有椰树,有美丽的黎苗姑娘,还有飒爽英姿的红色娘子军。


▲唐彦40多年前的全家福


唐彦怀揣300块钱,提着两口皮箱——一箱书,一箱换洗衣物——坐上了南下的列车。


唐彦回忆起第一次坐火车出远门时说,黄昏落日,看着窗外万家灯火,特别想家,想母亲,想邻居家的姐姐。


▲唐彦接受《海南英才》微信公众号采访


下火车,再上长途汽车;到了海安,坐大轮船过海。在大海上,兴奋无比的他呕吐了全程。踏上海岛的土地,炙热的阳光将他的脸庞烤得火辣生痛,一股股恶心的鱼腥味直窜胸腔。看着路边一排排顶天立地迎风招展的椰子树,这时候,他猛然感觉离家真得好远了。


1987年6月,唐彦到海南时的模样


在五指山(时称通什)市人才交流招待所住了一周后,一辆北京吉普将他接到了琼中县境内的长征农场中学。


大山的橡胶林里,几排石头垒起的军垦部队用房,每间房子都有共同破败的门窗。操场上,荒草连天。一群黑山羊在悠闲地吃草,一头牛用屁股在石头上使劲擦痒,鲜血淋漓。正值暑假,学生们放假了,更显冷清。


校长在校门口一边使劲吧嗒着一支竹筒做的水烟,一边用一口唐彦根本听不懂的海南普通话向他表示欢迎。


“孙老师,你带唐老师去宿舍。”校长对身边一位穿白色连衣裙的年轻女老师说道。


孙老师就过来帮他提行李,带他去宿舍。


“你是湖南人吗?”孙老师好奇地问唐彦。孙老师长得很漂亮,她的微笑很温暖。她是农垦职工子女,大学毕业后回到了农场中学执教。


唐彦在农场中学教书时组织班级团员活动


数月后,孙老师成了唐彦的女朋友。


那是一段艰难的日子,大山里的生活寂寞清贫,唐彦写了数不清脸红耳燥的情诗。周末,与女友一起上山采摘野菜,砍柴做饭,单纯而快乐。


唐彦(前右三)在农场中学教书与师生们合影


多少年后,唐彦回忆说,“孙老师是我在琼中山区中学幽暗的两年时光里开出的一朵鲜艳的蔷薇花。”


2

辞职下海品尝酸甜苦辣人生

1988年,海南建省,十万人才下海南。


1989年7月,唐彦砸破教师铁饭碗。像许多闯海人一样,唐彦义无反顾地由琼中大山深处奔赴海口,开始了艰辛的求职生涯。


梅鹰来自山西,毕业于山西某大学财会专业。上岛数月后,他承包了某文化公司信息部。唐彦求职生涯的第一个单位,就是该信息部。


梅老板古道热肠,看到那么多闯海哥儿姐们流落街头,食宿无依,心疼得不行,一口气招聘了十几位“工作人员”。管吃管住但不管工资,找到好地方可打声招呼立马走人。闯海人乐了,都愿意投奔他。梅老板把信息部操办了几个月,爱人来电报说快要生产,梅老板回家了。信息部群龙无首,自动解散,唐彦失业了。


生活无着落的唐彦后来在望海楼前替人算过命,与人合伙开过餐馆,跟人一起搞过装修。三角池边的湖光旅店成了他们的“家”。尽管贫穷,但大家自由而快乐。


唐彦辞职下海,在海口做广告记者的模样1


在朋友的介绍下,唐彦又去一家杂志应聘做记者。那是一本发行量不足千份的信息类杂志。那时的海南记者,基本上是靠拉广告或者搞有偿新闻为生。当时海南流传“三防”:防火,防盗,防记者。


主编对唐彦介绍说,别小看这本杂志,非常实用,所有来海南旅游观光办事公干吃喝嫖赌的人都要读这份杂志。招聘条件只有一条:能为杂志社挣钱!


唐彦急需挣钱活命,便咬着牙答应,“干!我为你挣钱!”让唐彦发窘的是,搜遍全身仅找到了几张角票,付不出30元招聘费。唐彦说,“以后补,行吧?”主编说,“信你一次,包吃包住试用一个月,搞不到效益自己炒鱿鱼!”


唐彦在那干了几个月,给杂志社赚了不少钱,自己也赚了一笔。


唐彦辞职下海,在海口做广告记者的模样2


多少年后,唐彦回忆道:我落魄海南,感到最屈辱的,不是睡过公园,不是在望海楼前给人算过命,更不是流落街头饥寒交迫,而是做那种广告“记者”。每每想起那段生涯,心里仍会酸疼,眼前经常浮现出一幅怪诞的画面:一只讨人嫌的流浪狗,被人撵出门,灰溜溜游荡于海口的大街小巷……


3

情义,风雨中的一柄伞

1990年代初期,唐彦在海口办过报,开过广告公司,经营过餐馆……失败无数。有时,沮丧到对生命都失去了兴趣。孤独的夜,他经常失眠,倚坐床头,摆弄一副永远没有答案的牌戏。许多次去三亚,他不敢去天之涯海之角。不是不神往那片美丽的风景,而是害怕看了那茫茫大海边如自己一般孤零零的几块石头,心中会有路到尽头的感觉,平添更多悲愁。


但情义,在风雨中为他撑起了一柄伞。


有一次,唐彦从海甸岛老乡处谈一笔业务回来,感觉身体不适,走了十几米,头晕眼花,四肢无力,他坐在一棵树下一边歇息一边等车。可半个多钟头,无一辆公交车经过。


这时,一辆的士在他身边嘎然停下。唐彦没理会,他当时正是创业期间,身上也没有带多余的钱,不敢坐的士。司机似乎不死心放弃这个客人,“上来吧,这样大的太阳会烤焦你呵。”


唐彦摇了摇头,感觉头上像火样地烤,而身体里却一阵阵发冷,额上冷汗滴落。


“你脸色不对,生病了吧?”司机问。“上来吧。”司机叫道。


唐彦想了想,上就上吧,回到单位再给你钱。唐彦把窗玻璃放低,头伏在窗上,只觉全身冰凉,四肢发麻,冷汗再次冒出。


司机在反光镜里盯着唐彦说,要不要送你去医院?是不是没带钱?我帮你垫着。


车停在小街的一家诊所前,司机扶着他走进诊所。医生诊断,唐彦确实是中了暑。


司机二话没说,走到交费处,付了药费。打了一针,喝了点开水,吃了几颗药丸,唐彦感觉轻松了许多。唐彦跟着他从诊所出来,就看见一个交警正站在的士旁边等着。


唐彦赶紧上去解释。“别啰嗦!”交警对唐彦喝道,低头开罚单。


司机眼睛斜睨着正在开罚单的交警,“操——”一个脏字从他口里吐出。“你骂谁?”交警把纸笔一扔,冲上来揪住他的胸襟。结果的士司机连人带车被警察带走了。


唐彦说,这么多年过去了,我连这位的士司机的名字都不知道,但从此知道了人间还有真情在。


接下来几年,唐彦好运连连。


他先是被大型工具书《海南办事指南》(上册)主编看上,出任该书副主编。经过数月摸索与实践,唐彦对编撰出版业务有了认知与掌控。一年后,《海南办事指南》(下册)由唐彦独立主编。他在四个月时间里,完美地编撰好了下册,获得了近百万利润,挖到人生第一桶金。随即,在海口五公祠后路买下了属于自己的第一套房子。至此,唐彦尝到了闯海的甜头,幸福的日子终于向他招手。


唐彦与著名作家韩少功、蒋子丹、晓剑在一起


1995年3月,在海南省作家协会的支持与指导下,唐彦策划了“天涯人生文学笔会”,邀请了中国文学界大腕蒋子龙、李国文、马原、张承志、陈村、孙甘露等十数名家来琼采风,引起较大反响,成为当年海南文坛的一件大事。


90年代初,唐彦(前排右一)参加椰城文学杂志重点作者笔会


笔会后,省作协指示由唐彦着手筹建海南省青年作家协会。唐彦找到青年作家蓝君,邀他一起干,蓝君很兴奋地接受。唐彦说,永远记得那个星稀月明的夜晚,我与蓝君从韩少功老师家出来,两个文学小伙伴的心里是无比的激动与幸福,我们走在静谧的海师校园小道上,俨然成了海南青年作协的最高首脑,一路密谋青年作协的机构人事,一路憧憬青年作协的辉煌前程……唐彦自嘲说,一晃20多年过去了,蓝君成了著名的厅级诗人,我却成了默默无闻的一介农夫。青年作协也被后来人办得有声有色,培养了一大批海南文坛后起之秀。


海南省青年作家协会成立,唐彦(前左一)当选为常务副主席兼秘书长


那一年,唐彦渴望的爱情也如约而至——一个美丽的女孩闯进了他的梦中。她来自北国雪的故乡,名叫雪儿。艺术学院毕业后,她独闯海口。一场万泉河畔的演出,唐彦与她相遇相识相爱。一年后,他们在海口拥有了温馨的家,有了可爱的孩子。


唐彦三口之家的温馨生活


闯荡天涯,苦难无数。唐彦说,他有很多理由想大哭一场,但始终没有哭出来。苦难使他变得坚强和成熟,使他领略了更丰富的人生,使他更加珍惜那些美好的情义。


4

做一个有温度的人

1998年—2000年,唐彦做了一次人生跨界——他先后被海南庆云尧天酒店、海军宇海温泉宾馆特聘为总办主任。


他常常情不自禁地想起任职期间遇到的一个女孩。


那是个有些阴冷的冬日,唐彦当天担任酒店总值。副理来电话说有一个女孩在大厅的沙发上睡着了。作为星级酒店,大厅里的豪华沙发只供入住客人使用,遇到这种情况副理必须处理。但副理说那个女孩似乎长途跋涉而来,疲惫至极,睡得很实,叫了几次都不醒。


唐彦只好下楼。看见女孩子大约十八、九岁,穿得很单薄,人也显得土气,尤其是脚边一只发黄的旧背袋,让人怀疑她是一个负气出走的中学生。唐彦轻轻地推了推她的肩膀,没醒,唐彦只好俯在她身边小声说:“小姐,你的睡相有些失态。”女孩便一下子醒了,她坐直身子揉了揉惺忪的眼睛,望着唐彦,露出一脸歉意,“我真地睡着了。”她自言自语, “外边下雨,我只想进来躲躲雨。”


“这儿可不是你躲雨的屋檐呵。”副理认真地告诉她。


“是的,我知道,这个城市没有屋檐。”她的神情显得忧郁、凄惶,“我这就走。”她说。


唐彦的心像被什么蜇了一下,有些疼。他扭过脸对副理说:“让她躲一躲雨吧。”


彦参与组织的社会科学与您同行活动


唐彦回到办公室,女孩那落魄的窘态老是在他眼前浮现。他望着窗外雨雾中的城市,突然想起自己多年前漂泊的情景。那时,这个孤岛小城落后而贫穷,可数的几条街道,简陋低矮的楼房,但到处都有屋檐。刮风下雨的日子,浪迹天涯的求职者们随便就钻到人家屋檐下躲雨。好客的主人总是叫他们进屋坐坐,黑瘦的阿妹硬是往他们手里送热茶,那些漂泊的心灵感到多么的亮堂和温暖啊。


很长一段时间,唐彦一直思考着有关城市屋檐的问题 。


是的,这城市变了,大楼盖得越来越高,屋檐却越来越少;门槛挨得越来越近,人们心灵的距离却越来越远。


多少年了,唐彦一直在心中追问:那个躲雨的女孩去了哪儿?在这个陌生的城市里她会找到躲雨的屋檐吗?我们的城市难道真的没有了屋檐?我们为什么不能做一个有温度的人,从心中生长出一片庇护别人也温暖自己的屋檐?


5

做一个热爱自然的人

2000年6月,唐彦将多年思考付诸实践,辞职,做环保。


唐彦与廖逊聊天


2001年8月至2003年10月,唐彦先后创建了海南省生态文化研究会和海南省自然保护发展研究会两家环保社团。


他聚集了廖逊、韩少功、蒋子丹、柳树滋、晓剑、张晖、张涛、代国夫、尚晓、魏群保、母连云、胡卫东、林旭飞等一大批海南政界、文化界、企业界知名人士,组成了最具影响力的环保社团。研究会发起了海南省省鸟评选工作及海南省拒吃野生动物联合行动,策划与组织了系列保护海南热带雨林活动及生态省建设的研讨与交流。


彦组织的生态文化研讨及自然保护活动1


彦组织的生态文化研讨及自然保护活动2


彦组织的生态文化研讨及自然保护活动3


彦组织的生态文化研讨及自然保护活动4


尤其在2002年12月,唐彦策划并运作了在儋州市举办的“首届中国(海南)生态文化论坛”,邀请时任全国政协副主席铁木尔达瓦买提出席了大会,论坛获得极大反响。论坛期间,唐彦与著名作家韩少功一起住在云月湖畔。大师的教诲至今回旋于唐彦的耳边:自然离我们已经越来越遥远了,我们对自然的绿色崇拜,不仅仅是补救自己的生存环境,更是补救自己的精神内伤。大师的叮咛语重心长。从那时起,唐彦告诫自己,热爱土地,守护自然。


组织的首届中国海南生态文化论坛


2004年,唐彦带领研究会建立了我省第一个绿色公益门户网站——海南自然保护网,这个大型绿色网站一度受到省内外绿色社会的关注与好评。


闲暇之余,唐彦仍然酷爱写字。2005年,他的小说集《谈天故事》出版,这是他闯荡海南的心灵记录,被权威媒体评价为“记录1988年十万人才下海南那段历史的珍贵文献”。


从2004年到2010年,唐彦带领他的团队用了7年时间,致力于绿色文化科普宣教基地——世界文化林公园项目的策划与创建工作。他们属于海南第一家开发火山荒地的团队,并在海口新坡镇文山村征用了5000亩火山荒地植树造林。此举得到了省、市政府极大关注。但因各方面原因,项目被迫搁浅。


这期间,唐彦作为一名环保人,省民革成员,积极撰写提案,热心参政议政。他的提案,多次获得民革海南省委会的表彰。


世界文化林公园项目的流产,使唐彦不得不回到书房,打开电脑,进入到他一生酷爱的文学创作之中。


2010年年末到2011年春天,唐彦用了四个月时间,完成了一部反思海南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的长篇小说《原罪·天堂岛》。


唐彦反映海南生活的两部小说:《谈天故事》《原罪·天堂岛》


2011年4月,这部凝聚了唐彦近10年环保思考的28万字处女长篇,被“盛大起点文学”看上并签约,随即由新星出版社出版,引起极大反响,连续四个月进入了《新京报》、京东书城、新华书店的畅销小说排行榜前十。同年10月,小说的影视版权在北京高价位售出。这部小说也获得了海南省2011-2012年度文学大奖。


唐彦向粉丝签名送书


6

归去来兮——做一个农夫

当唐彦在文学创作上风生水起时,他的灵魂深处,有个声音在呼唤:归去来兮!


环境优美的怡人庄园1


唐彦说,城市的繁华很快湮没了我身上泥土的酸臭,闪烁的霓虹灯很麻利地漂洗了我乡村的纯朴。一年,又一年,我丢失了原本属于泥土的粗俗与敦厚,接受了城市的优雅与文明,领受了世界的算计与精干。我穿梭名利场,蹁跹水榭台,年轻的灵魂流窜于欲望的都市……但是,我忘不掉那片土地。


环境优美的怡人庄园2


思想的转折,还与一次驱车百里探望一位叫台哥的朋友有关。


十多年前,台哥抛弃城市奢华,一头扎入一片荒山,从此,披荆斩棘,砌墙盖屋,开荒种地……几年后,山上林木葱郁,瓜果飘香,莺飞草长。夕阳西下,台哥悠闲地倚坐在一块石头旁,吧嗒吧嗒地吸着一杠水烟。他抬起头,眯着眼晴,冲唐彦微一笑——这发自内心的怡人一笑,令唐彦一生忌妒!


环境优美的怡人庄园3


唐彦决定效仿台哥,从城市逃出,找一片属于自己的土地,做一名快乐自由的农夫。扛起农具,赤脚走在田埂上。捉鸡养鸭,开荒种地,切草喂鱼;昼与鸡鸭为伍,夜读星星月亮,体味一种久违的自然……


2012年3月,唐彦告别喧嚣的城市,一头扎入海口城郊僻静的乡野,做上了一名农夫。这一选择,与海南产业发展战略方向完全切合。


唐彦在农庄劳动归来


烈日下,一股股燥热夹杂着粪臭窜过原野,唐彦与他的兄弟在地里忙着农活。他们脸膛黝黑,撅着敦厚的屁股,以披荆斩棘与结实耕种,收获着希望。


五年的默默耕耘,唐彦创建了海口城郊最美的绿色小农庄——怡人庄园。


寂静的午后,唐彦坐在塘边绿树下,回味着陶公的吟颂,打一会儿盹: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游客到怡人庄学习制陶技术


游客到怡人庄自己烧饭做菜


游环境优美的怡人庄园4


环境优美的怡人庄园5


闯海31年,唐彦从教师,到流浪汉、广告记者、报刊主编、职业环保人,再到参政议政、畅销书作家、农庄主,唐彦在人生舞台上可谓阅尽世间沧桑与繁华,与海南一道成长。难怪著名作家韩少功与蒋子丹这样说过,唐彦根本没必要去写别人,把自己的故事写好,就是一部很好的小说。


往事并不如烟


唐彦除了打理农庄外,还担任民革海南省委环资工委委员、民革海南省委第六总支副主委、海南省自然保护发展研究会秘书长。曾任中国环境记者协会理事、北京师范大学海南校友会理事、海南省人才战略研究基地特约研究员、海南省生态文化研究会专职秘书长、海南省青年作家协会第一届常务副主席兼秘书长、海南省科普作家协会常务副主席。


唐彦用温情的目光打量着这个薄凉的世界


闯海31载,唐彦把自己的金色年华全部献给了美丽海南,清晰地记得走过的每一步脚印,往事并不如烟。


作者:剑哥,海南网络大V,自由撰稿人